糖尿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严重,是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糖尿病治疗策略为: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合理用药、定期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但传统的的治疗手段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一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概念,自我管理教育逐渐成为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自我管理方法源于心理行为治疗领域,目前认为自我管理即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持下开展的自我保健。国内有研究表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自我管理水平越好血糖的达标率越高,并发症发生率也越低,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以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如何实现自我管理:
一、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①平衡膳食,控制每日的总热量,限
制脂肪的摄入,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多摄入高膳食纤维食物,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减少食盐的摄入,戒烟限酒。②规律运动,推荐选择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自己的喜好,避免运动的禁忌,选择容易坚持下来的运动项目。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微微出汗、稍感觉累为宜,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发生。
二、实现对糖尿病监测的自我管理。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
目标和方式。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2-4次。此外,还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病变及外周血管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的筛查。
三、实现对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在开始使用药物或更好治疗方案时,
必须在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用药或自行更换药物,也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严格掌握服药的时间、剂量,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糖等相关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
四、实现对情绪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
尿病人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调整好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科学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五、实现对糖尿病教育的自我管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质量的糖
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取决于对糖友的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就越好,并发症越少,寿命就越长。尽可能多地参加有关糖尿病的相关讲座,阅读患者教育手册、并且与主管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及糖友交流,加深对糖尿病的全面认识,更好地做好自我管理。
实现自我管理,有利于发挥糖尿病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生行为转变,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此享受幸福生活!
内分泌科 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