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作为一项医学人文服务,正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医学专家的重视,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安宁疗护下的定义是指针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之末期患者,提供积极及“全人” 照顾,提升患者和家属生活品质达到最佳状态。即肯定生命的价值,又将死亡视为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我很荣幸至八一医院学习,省肿瘤医院王守慧主任给我们带来了她从台湾学习回来的收获,也就是对临终患者的安宁疗护,也提高了我对安宁疗护的重视,如今谈癌色变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生离死别在肿瘤科更是极其常见,往往死亡来临时,临终者恐惧不安、生者痛哭遗憾,因此,如何减轻患者在弥留之际的痛苦,捍卫生命在最后时刻的尊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帮助患者和家属接受死亡
1.1尝试死亡教育 医护人员作为死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具备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带着责
任心、同理心、耐心,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通过倾听、咨询、观察来了解患者对死亡的态度,分析个案特点,进行个性化死亡教育。教育过程中,结合患者的死亡态度及其自身特征,通过图片、媒体、典型故事等方式,针对性进行引导、启发、暗示、鼓励,让患者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增强其心理承受死亡的能力。同时对家属采用座谈式、辅导式、参与式、强化式教育,使家属尽快正确面对死亡,并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死亡教育中来。
1.2有策略地告知病情 有研究显示,告知病情对癌症患者有积极的作用。在尊重患者权利和尊重家属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评估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承受能力,采用共商告知策略,医务人员与家属选择合适的时机,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将病情告知患者。患者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医疗决策中。
1.3灌输安详而逝的理念 放弃抢救是安宁疗护工作的难点。虽然众所周知,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这些抢救措施对于癌症临终期患者来说毫无意义,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但患者及家属因情感、舆论等原因难以决定放弃抢救。通过召开家庭会议、举办各种讲座、个体面对面等形式,与患者及家属推心置腹地交流,向其灌输安详而逝的理念,普及自然死的观念。最终由患者或家属决定放弃抢救。
2全方位照护
2.1症状管理 癌症临终期患者常伴有疼痛、食欲不振、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针对患者的不
同症状进行对症处理、舒适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目的。疼痛往往是癌症临终期患者的主要不
适症状,采用癌痛规范化诊疗的手段,正确评估疼痛、及时给药、观察疗效、做好宣教及随访,使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良好控制。对食欲不振的患者,了解患者最喜欢的食物和味道,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喜好,与营养师联系沟通,给予饮食指导。对于呼吸困难和水肿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尽量提供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呼吸训练和抬高肢体,并进行心理安抚及利用音乐、按摩、熏香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舒缓情绪,减轻不适的感觉。
2.2心理社会照护 研究表明癌症作为一种应激源,给患者的心理、社会及精神层面往往也带来痛苦,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情感及社会支持,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给予劝慰和安抚,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鼓励家人多陪伴,不限探视时间,并在特殊情况给夫妻爱人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创造彼此表达爱意、谢意的机会,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情感需求。
2.3灵性照护 灵性照护是在与天、人、物、我的关系上寻求共融,寻求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绝大部分癌症患者在生病、痛苦和死亡过程中,都表现有灵性困扰,本组l2例有宗教信仰的患者表现得尤为明显。采用人生回顾、转换生命价值观、陪伴与分担、重新构建人际关系、从宗教信仰中获得力量、处理未了事务帮助完成最后心愿等措施,满足患者的灵性需求。如对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及家属,允许他们邀请当地牧师到病房为基督教徒祷告,鼓励家属为信仰佛教患者床边悬挂平安符或床边轻声播放佛经等。
3患者家属的哀伤辅导 哀伤辅导就是协助人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引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地完成悲伤,以增强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 。癌症临终期患者家属由于即将失去亲人而过度哀痛和悲伤,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和心理方面的障碍,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在照护患者的同时,及时给家属提供全面照护,倾听家属的述说,感受其内心的悲伤,鼓励其宣泄自己的情绪,关心家属的身体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帮助,使其缓解心身的疲惫。教会家属护理患者的简单技能,并参与到照护患者中,守护在患者身边,让家属在亲人辞世前尽到义务,在心灵上得到一定的慰藉。患者死亡后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提供善后丧事。
安宁疗护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宁疗护的理念,偿试进行死亡教育、有策略地告知病情、灌输安详而逝的理念;给予全方位照护,控制疼痛及身体的不适,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社会及灵性层面照护,让患者平静、安详、有尊严地离开,让家属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真正达到生死两无憾。
肿瘤科 李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