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相似的中药功效相同吗

日期:2014年11月21日

    “北芪”、“黄芪”、“红芪”,“红枣”、“大枣”、“黑枣”…… 面对这些名字都差不多的中药材,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它们是同一种药材还是不同的药材?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吗?专家指出,这些中药材的名称相似,虽只有一字之差,有的功效和用法却有所不同,建议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以免药不对症,适得其反。

  北芪vs黄芪vs红芪

  对于喜好煲汤的老广来说,“北芪”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北芪与黄芪其实是同一种药材,它们在功效、性味、用途上是一样的。那为何会有两种叫法呢?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何盈犀说,黄芪是这一类药材的统称,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其中以产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等北方地区的黄芪质量为佳,所以黄芪又被称为“北芪”。

  黄芪是常用的补气药,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排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在医生的中药处方中,在使用黄芪时,有时会在后面加括号备注“北芪”。何盈犀说,生活工作节奏快而繁忙、身处岭南湿热之地的老广们,喜欢用北芪搭配淮山、云苓、党参、红枣、杞子等煲鸡汤或排骨汤等来滋补强身。老年人脏器功能下降,多见气虚,也可常食用北芪。

  还有一种红芪,南方人听得较少,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应用历史悠久,且多以红芪替代黄芪使用。红芪在1985年已经被《中国药典》单独列为一种中药,以甘肃产的质量较佳,其性味、功效、用法等与黄芪基本相同,但产量较少,若为野生的,质更优。“物以稀为贵”,红芪的价格比黄芪贵。

  大枣vs红枣vs黑枣

  何盈犀说,大枣与红枣其实是同一种药材,在《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指出:“大枣”别名“红枣”。人们在煲汤、制作药膳时总喜欢放两三粒大枣以调和药性,以免药性太过损伤脾胃。

  大枣是一味药食两用的药材,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等功效。随着养生概念的深入,很多人开始每天进食大枣,但有些人吃后会出现胸腹胀满、消化不良、舌苔增厚、大便秘结等反应,此时应该停止食用。因为大枣虽好,但并非每个人的体质都适合,寒湿、湿热体质者是不宜的。即使气虚、脾胃虚弱者,也不宜每天进食过多,一般建议每日吃3-5个即可。

  大枣的外皮不好消化,若脾胃虚弱者,建议将大枣蒸熟、煮粥、熬汤后进食;若用于泡茶,可将大枣撕成小片状再泡。大枣的个头有大有小,性味、功效、用途基本相同。要注意的是,虽然大枣有益气养血作用,但若真被诊断为贫血者,还是要按诊断治疗,而不能一味靠进食大枣来改善贫血。

  在中药材中,根据加工的不同,可分为红枣(即大枣)和黑枣两种。而黑枣分两种,一种是用大枣(红枣)经过炮制而成的,其补益作用及养血作用比大枣(红枣)有所增加。另一种则是“君迁子”(别名“黑枣”),它其实并不是枣,而是一种柿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及果胶,对改善便秘有效果。但君迁子不宜空腹大量进食,否则容易导致胃黑枣石症,引起胃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可导致肠梗阻。

  生姜vs干姜vs炮姜

  生姜,平素厨房里常见的姜,我们在烹饪时会用到姜片、姜丝、姜蓉、姜汁等,都用生姜来制作。生姜,属解表药,性微温、味辛,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腥虾蟹毒等功效。在感受风寒出现鼻塞、流清涕等感冒症状时,来一杯红糖生姜水以发散风寒。同时,生姜还有“呕家圣药”之称,在风寒咳嗽、恶心呕吐时,含一片生姜,可以止咳、止呕。在制作海鲜大餐时,加入生姜制品,可以解鱼腥、虾蟹毒。

  在中药处方里,若需要生姜,医生会嘱咐病人回家切几片生姜加入熬煮的中药里。而生姜中,有颜色较深、质地结实、纤维多、水分少、辛辣味强的“老姜”,以及质地软脆、纤维少、水分多、辛辣味较弱的“子姜”。若为药用,选老姜的效果更佳。

  干姜,是将生姜(一般选老姜)晒干或烘干而成,属于温里药,其性热、味辛,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干姜多用于寒饮伏肺的喘咳及脾胃虚寒见脘腹冷痛、寒泄、肢冷等寒偏盛者。干姜温热之性仅亚于附子,由于偏温燥,阴虚火旺者慎用,咽痛、咽干、大便秘结等热性者也不宜。

  炮姜是用干姜经过炮制而成的,将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炮姜的性味、功效与干姜同,但辛燥之性减弱,温里的作用变得缓和而持久,可温经止血、止痛,也用于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