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赋能城市重点片区建设,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近期,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病房暨转化医学综合楼各病区顺利完成搬迁工作。
坚持患者至上 保障安全搬迁
为确保搬迁工作安全有序,院党委提前谋划、精准部署,始终将“患者安全满意”摆在第一位,多次召开搬迁协调会,制定周密的搬迁方案,做到搬迁前各项准备充分,搬迁中安全平稳有序,搬迁后业务恢复迅速。在搬迁现场,院领导协调指挥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医疗组、急救组、设备组、总务组、保卫组、信息组、宣传组等工作组,各职能科室密切配合、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各项搬迁事务。
按“轻重缓急”原则分批转运患者,对于危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转运小组,一人一应急预案”,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党员志愿者和保卫人员协助。党办、团委牵头组织志愿队,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党支部、后勤党支部所辖职能科室,以及安保队员全员出动,用心用情为患者服务。在患者转运沿途,提前设立了多个临时抢救点,配齐抢救设备、急救药品,应急医疗队骨干人员现场随时待命,以应对和处置突发情况。
“欢迎您入住新病区,这是您的病床,请先躺下休息,如果身体有任何不适请告诉我,也可以随时按呼叫铃……”患者到达新病区后,护理人员都会仔细地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身体状况,告知患者和陪护家属新病区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各病区所有患者转运完成后,科室负责人清点患者名单,带领医疗团队查房和开展治疗。从第一批搬迁入住的骨伤科212病区,到最后一批内分泌代谢病科220病区,在所有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下,全体职工凝心聚力共同保障了病区搬迁工作的顺利完成,7至22层共16个新病区,723张床位全面启用。
患者频频点赞 新病区有“三好”
“电梯真多呀,上下楼更方便了”“新病区的环境就是好”“采光和视野多好啊”……在患者和家属们的声声夸赞中,可以真切感受到大家对新病区山水城林、一床一景的新环境满意和认可。
每个病房均配备独立卫浴、洗漱台、储物柜、信息呼叫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各病区还设有晾晒间、配餐间、无障碍厕所等,极大地改善了住院治疗环境。不仅如此,几乎每间病房都是“景观房”,临窗远眺,美丽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今天搬到新病房啦,窗外左边那就是紫金山,前方那是玄武湖、明城墙,右边那是红山森林动物园,这风景真的绝了。”刚进入新病房不久,不少患者就拿起手机拍下窗外的风景,与家人、朋友们分享。谈及入住新病区的感受,患者和家属们纷纷表示,现在不仅医护人员技术好、服务好,住院环境也更好了。
智能化是新病区的特色之一,每张病床的床头都有一块智能屏幕,实时显示住院患者的姓名、护理等级、饮食禁忌等信息,并与护士站的电子大屏实现数据共享。各病区正陆续推行“床边结算”,患者在病区就行实现出入院办理。
全自动的物流轨道“四通八达”,将药房与每一个病区串联,将极大提高住院患者的药品配送效率。为进一步促进学科群建设,脊柱退行性病变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甲状腺疾病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组成科室病区设置于相邻楼层,更好地实现优化功能布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软硬件改善“齐步走”患者满意度再提升
随着所有病区的启用,外科病房暨转化医学综合楼中全新的手术室、ICU、公共实验平台、全自动车库等也将陆续投入使用。22间手术室配置全新的手术吊塔系统、高清腔镜系统、智能监护系统、数字化手术室等,ICU配置全自动监护床、智能化中央监护站、ECMO、主动脉球囊反博泵等设备,医疗救治条件再上新台阶。
公共实验中心充分整合科研资源,实现大型科研基础设施设备的共享共用,促进临床与科研的深度合作,协同推进科技资源平台共享与青年人才创新团队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新质生产力发展。
地下停车场采用全自动车库、半自动立体车库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车位数量,进一步缓解就医人员停车难问题。
外科病房暨转化医学综合楼全面启用后,将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出更多新的举措,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医疗服务全过程深度融合,探索智慧停车、智慧药房、智慧病房、智慧物流、智慧管理等应用场景,打造智慧医院。最大限度提高就诊效率和就医体验,完善服务医疗体系,继续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为江苏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