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资讯

【护理动态】以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 我院护理部开展患者安全月系列活动

日期:2025年09月17日

以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我院护理部开展患者安全月系列活动

图片

值此第九个“世界患者安全日”来临之际,我院护理部围绕“换位·共情·成长”主题,组织开展“患者安全月”系列活动。护理部提前制定活动方案,明确科室分工,各科室积极响应,从流程优化、技能培训到健康教育多措并举,全面筑牢患者安全防线,彰显护理团队的专业与温度。

“患”位思考

促发共情理解

护理部组织44名新入职护士开展为期一天的患者角色体验活动。新护士分为四组,分别深入门急诊、骨伤科、ICU及老年科,化身“患者”亲历就医全流程:在门急诊,她们通过完成挂号、就诊、缴费、转运、检查等完整流程,感受过程中的不便与期待改进;在骨伤科210病区,她们使用支具和助行器,体验行动受限者的身心压力与担忧;在ICU,她们通过模拟吸氧、约束及绝对卧床,体会危重患者的孤独与渴望;在老年科,她们穿戴特殊装置,模拟老年人视物模糊、关节负重、听力下降等状态,完成日常起居动作,深刻理解长者生活的不易与防跌倒的重要性。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915212845_36_25.jpg
微信图片_20250915212236_35_25.jpg

这场特别的“患”位思考实践,让年轻护士跳出职业视角,接受一场深刻的共情教育。新护士在反思中梳理服务盲点,为践行“有温度的护理”奠定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915213805_38_25.jpg

聚焦风险环节

精准防控风险高发点

各科室针对临床高风险环节,系统优化管理策略:

管路规范化安全管理

泌尿外科设计“改良式导尿管固定裤”,提高舒适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和非计划拔管率。微信图片_20250915224907_19_40.jpg

急诊病区开展“防非计划拔管”宣教,医护人员与家属互动,讲解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并通过角色互换体验被约束感受,提升理性约束和人性化照护意识。图片15.png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214病区细化胃管防误吸、防堵管、防感染等管理策略。严格执行床头抬高、胃残留量监测及脉冲式冲管等操作,制作居家照护视频,指导家属掌握关键技能,守护患者的“生命通道”。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防跌倒创新实践

老年科开展“防跌倒工作坊”,新护士通过穿戴老化模拟装置,亲身体验老年患者步履维艰的状态;骨伤科211病区推广“一弯、二侧、三推、四落”安全起床法,指导腰颈患者及术后病人借力起身,保护脊柱,减少跌倒风险。



口诀:“一弯、二侧、三推、四落”
一弯
图片1.png
图片2.png
二侧
图片3.png

三推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四落
图片6.png              

患者赋能

构建安全共同体

泌尿外科积极梳理服务流程,构建“医护-患者-家属”协同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创新性采用“SHOW”健康教育模式,引导患者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自身安全的守护者。

微信图片_20250916081838_46_40.jpg

精于细节

环境安全再升级

图片.png

安全来自于对细节的持续关注与改进。220病区关注到卫生间及淋浴间水压过大易导致地面积水,增加滑倒风险。科室积极协同后勤部门,系统性调整病区内所有冷热水管道压力,亲自参与多轮测试与效果验证。此举不仅显著降低了环境安全风险,还为病区节约了水费支出,实现了“安全与节约”的双赢。

图片1.png


传承守护

文化生根

图片7.png
图片8.png

患者安全离不开规范的传承与团队的建设。113病区持续深化“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个阶段、四项重点”带教模式,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将预防职业暴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安全理念深植于新护士心中,实现技术、责任与人文关怀的代代相传。


图片10.png
图片

从换位体验到流程优化,从专业防控到患者赋能,我院护理团队正以实际行动将“患者安全”从制度要求转化为每位护士的内心认同和行为习惯,共同构建医护患同心、防患于未然的安全共同体。

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推动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温暖、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