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生需要做科研吗?
出门诊、查病房、值班、带教学生、做胃肠镜及手术,这是所有消化科医生日常工作的常态。如此繁忙的临床工作,临床医生还有时间搞科研吗?临床医生做好临床工作就足够了,需要浪费时间做科研吗?这两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的消化科临床医生。实际上,所有疾病的诊治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临床经验和教训需要不断总结和推广,而科研的目的正是通过科学的研究促进临床医生对疾病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临床问题的深入思考。所以说,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不仅不矛盾,还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发现科学问题,进一步展开科学研究,最终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最终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2)临床医生如何做科研?
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提出科学问题,也就是寻找科学研究的选题思路。一个好的选题是科学研究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多花时间寻找选题思路绝对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好的选题思路呢?临床医生首先应该从临床实践中的碰到的困难出发,总结归纳出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这个问题目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确认此科学问题有是否具有科学意义,以及是否具有可行性。
选定了科学问题,就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所以临床研究是临床医生最容易开展的研究。开展临床研究必须掌握临床研究基本的研究流程和研究规范,比如首先按照PICO准则(P受试者、I干预方式、 C对照、O结局指标)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确保试验能够论证所研究的临床问题。其次,基于试验方案设计统计计划 (statistical analysis plan SAP),计算样本量,确定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案等,最后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规范指南(standard protocol items: recommend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 trials, SPIRIT)撰写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基础研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实验室,这对于大多数临床医生来讲,是不太现实的。但是临床医生可以开展多学科的交叉协作,与其他基础性学科研究者或机构合作,提供与临床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基于细胞或动物模型的基础实验研究。
(3)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的思路
消化系统疾病庞大且复杂,涉及到从食管、胃、肠、到肝、胆、胰腺等多个脏器。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日新月异,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依旧存在不少难点。我总结了下,目前西医诊治遭遇瓶颈,而中医药具有明显优势的方向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如何解决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及治疗后易复发等;如何预防消化系统肿瘤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大肠腺瘤等疾病的复发;如何减少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如何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等等。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际遭遇的困难入手,根据所在医院、科室或者本人的研究基础,提出一个个科学问题,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临床和基础研究)。
我就课题组研究较为深入的一个功能性胃肠疾病——肠易激综合征举例,谈下我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科学研究的一点心得,希望能给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道提供思路。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反复腹痛,伴随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异常[1]。按不同的排便习惯,IBS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亚型:便秘为主的便秘型 IBS(IBS-C)、腹泻为主的腹泻型 IBS (IBS-D)、便秘腹泻交替的混合型 IBS (IBS-M) [2-3]。其中,IBS-D和IBS-C最为常见,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分别为1%-16%,10-18% [4],IBS患者占消化科门诊就诊患者的25%左右。IBS虽无明显致死率,但常常面临症状改善不明显,反复发作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生产力,增加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同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已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每一位消化科医生门诊经常遇到的治疗难点。
在临床实践中,我针对IBS的不同临床亚型,辨证结合辨病运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采用熄风化湿方治疗IBS-D患者,运脾柔肝方治疗IBS-C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受此启发,我查阅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IBS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5],但因中医药治疗疾病一般采取辩证论治,缺乏共性治则,另一方面缺乏循证依据,以致中医药治疗IBS难以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由此可见,选择临床效果明显的中药复方治疗IBS,进行设计科学的临床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的。故我所在课题组设计了两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首先按照PICO准则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P分别为IBS-D患者和IBS-C 患者,I分别为熄风化湿方和运脾柔肝方,C分别为目前指南公认的治疗IBS-D和IBS-C的药物,O为临床疗效。然后根据SAP原则,基于熄风化湿方和运脾柔肝方预估的有效率及文献报道的对照药物的有效率,进行样本量的计算,最后撰写临床研究设计方案。两个RCT研究最终结果分别为:熄风化湿方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70.0%)[6]。运脾柔肝方可有效改善IBS-C患者腹胀、便秘等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76.6%)[7]。在单中心RCT取得良好结果的基础上,课题组为获得更高级别的循证证据,2020年又开展了 “熄风化湿方治疗IBS-D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8]。本研究方案的设计严格按照国际临床试验设计方案SPIRIT标准,以及CONSORT-中药复方报告标准进行,并组织中西医消化领域专家、方法学专家等对方案进行论证和顶层设计;同时将研究方案在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平台注册并取得注册号,目前各个中心纳入病人已150余例,期待我们最终的结果。
IBS的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明确,可能涉及多种途径,包括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肠道菌群失衡等[9] 。那从这些机制中如何开展IBS的基础研究呢?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查阅文献,放开思路。如我们的前期研究提示熄风化湿方可改善IBS-D患者的腹痛症状,那熄风化湿方为什么可以减轻腹痛症状呢?查阅文献得知,IBS-D患者腹痛症状的产生考虑与其内脏高敏感性密切相关,那熄风化湿方是否是通过降低IBS-D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来改善腹痛的呢?为了明确这一假设,课题组设计了一个动物实验,采用“母婴分离+乙酸灌肠法” 建立IBS-D大鼠模型,研究熄风化湿方对IBS-D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IBS-D大鼠较正常大鼠AWR评分显著增高,即内脏敏感性显著增高,给予IBS-D大鼠熄风化湿方干预后,其内脏敏感性显著降低。由此得出结论:熄风化湿方可通过降低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从而改善其腹痛[10]。那熄风化湿方又如何降低IBS-D的内脏高敏感性的呢?同样,查阅文献得知,内脏高敏感性与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肠道菌群等相关,而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机制为多靶点的,那熄风化湿方是否可以通过上述机制来降低内脏高敏感性呢,由此,我们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基础研究进行验证。在课题组的努力下,近10年来我科在IBS方向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消化领域优势病种(肠易激综合征)专科专病循证能力提升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社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2项、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5项(总研究经费达600万),获得临床批件1项,发明专利4项,院内制剂研制3项,国内核心期刊及SCI 杂志发表30余篇,并获得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我认为,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发现临床难题,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多读相关文献,就一定可以发现科学研究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胡玥,吕宾.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2):105-110.
[2] Ford AC, Sperber AD, Corsetti M, et 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Lancet,
2020, 396(10263):1675-1688.
[3] Wiley JW,Chang 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ogy,2018,
155(1):1-4.
[4] Zhang L, Duan LP, Liu YX,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Chinese community[J]. Chin J Intern Med. 2014;53(12):969-975.
[5] Zhang BH, Gao R, Li ZH, et al.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by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an analysis of data mining on experiences of experts[J].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zhi.2013,33:757–760.
[6]奚肇宏,田耀洲,陈璇,闫瑞.熄风化湿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04):331-333.
[7]李慧,田耀洲,夏军权.“运脾柔肝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3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7,49(10):30-32.
[8]Li H, Luo KL, Wang D, et al. Xi-Feng-Hua-Shi granules for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Clin Res Commun. 2022;5(2):10.
[9] Holtmann GJ, Ford AC, Talley NJ. Pathophys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1(2):133-146.
[10]李慧,田耀洲,张训兵,顾立梅,潘程宇,朱方石.熄风化湿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06):704-707.